去中心化金融:史上最大加密货币失窃案,你的钱包真的安全吗?

8月10日晚,跨链互操作协议PolyNetwork遭受黑客攻击,总价值6.1亿美元的加密资产被盗。这是迄今为止,DeFi行业史上最严重的安全事故。

上一组数据,感受下此次事件的重量级:2020年全年DeFi行业共计发生60余起攻击事件,损失总和约为2.5亿美元,此次盗币案的金额是去年全年两倍不止。该协议部署在以太坊、币安智能链、Polygon三条网络上的智能合约同时遭到攻击,共有3.02亿枚USDT、5.5万枚ETH、2000枚比特币等资产被黑客转移。

6.1亿美元,毫无疑问,黑客已经死死盯上DeFi行业了。小到个人大到企业,都得反思——我的钱包/数据资产,真的安全吗?

Immutable X:历史上最大的代币效用升级即将到来:金色财经报道,L2扩容方案 Immutable X 发布推特称,历史上最大的代币效用升级即将到来。此前消息,Immutable X与链游Illuvium合作推出针对Illuvium NFT的IMX交易奖励计划。[2023/3/15 13:05:03]

去中心化金融和传统金融,谁更安全?

如此巨额损失,揭露DeFi领域的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跨链协议更容易被攻击。传统金融和去中心化金融都有风险,那到底哪个更安全呢?

观点:加密货币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今年比特币经历了强烈的波动,因为新冠肺炎震撼了市场。虽然这种波动让许多人对这个领域不感兴趣,但一些人表示,当前的宏观经济和地缘趋势使得比特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Uber、推特和Identity等公司的天使投资人、AngelList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Naval Ravikant最近接受采访时提到他目前关于比特币、加密货币的想法。“我认为加密货币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们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如果你看看科技行业,科技在不受监管的空间里发挥作用。”

他解释称,“从金融角度来看,2020年发生的最可怕的事情可能是共和党和民主党都认为,‘哦,实际上我们可以印很多很多的钱。当我们印刷1美元时,70%的通货膨胀冲击效应成本由世界其他地方承担,而不是由我们自己承担。所以美国政府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还提到,“我不想做价格预测,但我觉得现在的持有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NewsBTC)[2020/10/17]

从金融的业务视角看,去中心化金融依靠区块链技术,用数据区块取代传统金融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且通过共识机制、智能合约、P2P网络、分布式存储等技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达到了数据自我证明的目的,直接降低了全球信用的建立成本。即没有中央银行,减少了金融体系崩溃风险。

声音 | 多数指标显示比特币目前极度超卖 接近历史上最超卖的时期:据彭博分析师Mike McGlone表示,市场上大多数指标都显示比特币目前极度超卖,接近历史上最超卖的时期。他预计比特币明年将形成一个低于当前价格的新底部。[2018/12/20]

然而,在加密货币缺乏监管、智能合约设计不成熟、代码编写漏洞以及巨大利润空间的引诱下,不法分子趋之若鹜,使得以安全著称的DeFi频频破防,沦为黑客的ATM。

声音 | 分析师Willy Woo:BTC将继续推动历史上最大的牛市之一:数字货币分析师Willy Woo发推文称,在CryptoTwitter部队爆发之前,数据多数都是悲观的,我们必须在中期内保持现实。然而,从长期来看,比特币采用曲线将继续推动历史上最大的牛市之一。[2018/10/29]

而传统金融随着时间的发展,其交易流程、IT架构已经足够成熟、完善,在流程防护建设上有更多的安全保障。在交易时,去中心化金融交易在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时,某个执行动作一旦有漏洞,就会被黑客窃取权限,将交易账户转出地址改成黑客自己的,完成交易“截胡”。

所以,安全这一概念,没有绝对之说,所谓的安全也只是相对安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安全问题要抓重点

实际上,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去中心化、分布式结构的数据存储、传输和证明,某种程度上和云灾备也是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参照区块链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特点,云灾备可将各区域的数据联合备份,包括两地互备、多地多中心等。在具体备份策略的选择上,可以依据数据保护等级的不同采取不同层面、不同策略的备份。

对于金融行业,考虑到对数据长期可读有效的要求,一般会进行系统备份:将数据层、操作系统层、应用层都进行备份,防止因系统升级、业务中断等,造成的应用缺失、不兼容等造成的数据不可读。

从实用性角度来看,数据保护与恢复的安全建设至少需要具备如下几项功能:

数据备份:将数据的变化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数据的每一条变化都有记录。现在通过CDP实时备份技术,能进行秒级甚至更精确的细粒度数据抓捕。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CDP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字节级数据捕获,误差可缩短到百万分之一秒。

数据监测:在后台实时监测所保护系统的数据动态,一旦检测到数据未通过该平台操作,直接对数据进行增删改等动作,之后通过校验网络中的数据信息,将验证不通过的数据标识为异常状态。

告警提示:检测出被非法篡改的数据并标记后,标示出具体的节点,向用户发出告警提示。

数据恢复:当异常发生,用户可以依照日志文件,从正常节点中,读取被篡改前的正常状态数据,对异常数据进行恢复。至于数据恢复的粒度,就要看之前选择的是何种备份方案,如果是实时备份,需要恢复数据的量和精度都会高于定时备份,当然成本也会更高。

当然以上几点仅仅只是最基础的功能,基础不意味着简单,越是底层的技术越是在细微中显示出差距。例如CDP技术能达到的RTO量级,就像田径比赛里的短跑成绩一样,即便是0.01秒的提高,也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

数字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如何在绝对变化中,找到相对安全的平衡点,需要企业有多层次、多策略、全域的数字化理念,辅之以拥有核心自研技术的基础软件,牢牢守住“数据钱包”,从而在数字化洪流中站稳脚跟。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星链

[0:15ms0-0:55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