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虚拟币“”FTX破产 投资者幻想淘金不现实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黄小鹏

  近日,估值曾达300多亿美元、全球排名前三的加密货币交易所FTX破产,美国前财长萨默斯等人指责其很可能存在欺诈,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投资机构宣布将其在FTX中的投资减记为零等消息,震惊了币圈。

  2022年,虚拟币遭遇超级大熊市,这与美元利率不断上行有关,也就是说,虚拟币的熊市与股票等主流金融市场的熊市有着共同的原因。不过,从统计数据看,目前地球上全部虚拟币总市值为8000多亿美元,较一年前最高点减少了70%,现在虚拟币总市值只有苹果公司市值的35%,同期股票指数跌幅却低得多,这说明加密货币不仅是在经历一个普通周期,它的熊市有着自身特殊原因。

证券时报:银行大力围堵虚拟币交易 大范围精准识别仍然吃力:证券时报今日刊文《银行大力围堵虚拟币交易 大范围精准识别仍然吃力》。文章称,对于虚拟币相关资金的流动,金融机构严阵以待。有六大行人士表示,已有大行对境外炒币账户转账进行严格控制。这意味着,大银行内部对炒币账户已有识别。日前,上海一位接近六大行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人民银行要求各个银行机构建立反系统,一是人工方式,二是系统自动判别。如果有客户通过频繁转账来规避对大额资金流动的监管,不管是对公客户还是个人客户,银行都要给名单报上去,以做到尽职免责。至于说最后怎么处理,人民银行会单独调查。但是,也有接近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反模块对虚拟币投资行为缺乏针对性,只能预警一部分信息,并不好用。银行面对海量的交易,目前可能更多还是人工监控可疑资金、账户。[2021/5/24 22:36:31]

  以比特币打头的加密货币一开始只是技术极客、无政府主义乌托邦信徒们在炒作或投资,后来逐步引起主流投资机构关注,从华尔街投行和红杉、软银等风投机构,到马斯克等富豪,再到主权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等传统主流机构纷纷涉足,它们有的直接买入虚拟币,有的则投资虚拟币产业链,从直接下地挖矿到卖铲子、卖水、交易矿石的各个环节,都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短短几年时间一个虚拟币淘金产业链已经成形。

央视网:警惕虚拟币市场的“情绪繁荣”:比特币的暴涨与暴跌,堪称新世纪最为剧烈的财富神话。全球多个金融机构、政府都警告过,比特币背后既没有金本位的内在价值,也没有法币的主权信用,更缺乏实际经济活动的支持和正式的安全保证。本质上,虚拟币是以共识为基础的一种商品,虽然被拥趸奉为“数字黄金”,但在当下的市场中,其实际价值、波动性、投机性、无政府性,都使得比特币不再是一种避险的投资工具,而是投机工具。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系统性风险,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避免成为虚拟币市场甚至幕后操控者的牺牲品。(央视网)[2021/5/21 22:28:50]

  前期涉足虚拟币机构的成功,刺激了其他犹豫观望的机构,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机构认为虚拟币市场应该成为资产配置的必备品。各种主流机构广泛介入又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扩张了群众基础,他们让很多怀疑主义者转变成了坚定的信徒,普通人认为机构有人才和信息优势,他们的行动就是市场的方向。南美国家萨尔瓦多甚至将比特币作为国家的主权货币,更是激起了一些人对虚拟币的热情。

ICO大清退:代币按发行价回购未来交易或仅存主流虚拟币:据一财从交易平台人士处了解到,“如今所有的国内代币做了退币处理,按照比例退到投资人的账户,基本都是以ICO的初始价。不过,二级市场回购方面,各家做法还存在差异,有些尚未公布具体方案。未来仍然能够正常交易的估计只是一些国外的主流虚拟货币,比如比特币(BTC)、以太币(ETH)等。”[2017/9/7]

  但今年以来的市场留下了诸多警示:一是全球范围内对虚拟货币监管的接受程度将大大提高;二是加密资产是金融机构投资组合必需品的观念瓦解;三是机构神话的破灭强烈提醒普通投资者更加清醒地看待虚拟币的性质及其风险。马斯克在高位买入比特币并损失数亿美元,红杉、软银等风投机构涉足FTX这个通常看来基本无风险的“”业务也遭遇巨大损失,应该还有大量的投资机构涉足虚拟币市场遭遇了损失而没有披露或被报道。这一切都在提醒普通投资者,将金融机构、名人、主权国家行为作为自己投资加密货币的依据是不可靠的,投资思维模式需要重构。幸运的是,中国监管机构对虚拟币采取了严厉的监管,避免了大量资源流向这一领域,为许多人避免了损失。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星链

[0:0ms0-0:53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