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一旦出现全球性监管收紧 NFT将遭受重创]4月22日,经济日报刊文“一季度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非同质化代币为何成‘网红’”。文章表示,最近的一系列“天价交易”事件,将NFT推进大众视野。NFT走红“出圈”的同时,也引来大量为暴富而来的投机者,使得交易弥漫着浓浓的炒作意味。更大的问题可能还在于监管层面。当前大部分国家并未对包括NFT在内的虚拟资产给予明确法律地位,未来监管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旦出现全球性监管收紧,NFT无疑将遭受重创。
经济日报:监管趋严是比特币暴跌主因:4月27日,经济日报刊文“价格降至5万美元下方——监管趋严是比特币暴跌主因“。文章表示,对于比特币此轮暴跌,市场人士分析,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国家监管的收紧。4月16日,土耳其央行以可能无法弥补的损害和交易风险为由,禁止使用加密货币和加密资产进行交易,消息发出后不久比特币即下跌4%左右。印度政府近日也宣称将禁止加密货币,对在该国交易甚至持有此类资产的人处以罚款。在我国,对加密货币的严监管一直未放松。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近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如果想让加密资产成为一个得到广泛使用的支付解决方案,则需要一个更加强有力的监管规则,也就是要比现在对比特币的监管更加严格。[2021/4/27 21:01:53]
声音 | 经济日报:合理探索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司法中的运用潜力:《经济日报》今日发表题为“以法治方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评论文章。文中表示,以法治方式推动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方面,各国应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享、兼容并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共同应对互联网时代挑战,努力推动形成互联网领域的国际规则,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维护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便捷高效、可信赖的司法体系,合理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司法中的运用潜力,提供智能、普惠、便捷的司法服务;遵循科技伦理和司法伦理,适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需要,保护知识产权和虚拟财产权利,维护公平公正、有效竞争的经济秩序。尤其是依据各国国内法及其参加或缔结的国际公约,在职权范围内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明确企业、组织及用户的行为规范和权利边界,避免信息滥用,为所有用户营造安全的互联网环境。[2019/12/10]
经济日报:我国区块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经济日报刊文称,《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显示我国区块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区块链产业链条已经初步形成。截止到2018年3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为主营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数量达456家,从上游的硬件制造、基础设施、安全服务,到下游的产业技术应用服务,以及保障产业发展的行业投融资、媒体、人才服务,各领域的公司已经基本完备,协同有序,共同推动产业不断前行。[2018/5/31]
郑重声明: 经济日报:一旦出现全球性监管收紧 NFT将遭受重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